精准治理风险隐患。
加强池塘、沟渠巡查。
□ 通讯员 吴娜 文/图
“水塘边的泥地滑得很,一跤跌进去神仙难捞!不要在这点玩耍,离远点!”社区民警赵敏俊那带着“土味”的吆喝声,萦绕在村头的水塘边。
当前正值汛期、暑期,溺水事故进入易发、高发期。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华宁县公安局青龙派出所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紧紧围绕隐患排查整治、宣传防范、责任落实三个关键环节,前移关口、主动作为,扎实有效开展防溺水工作,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排查整治,给水域“上保险”
“田间的水塘、废弃的窑坑看着不起眼,可每年都有因为大意出事的。警察来排查设防,把这些隐患都堵上,我们心里才安稳!”青龙镇大村村党总支书记杨从平说。
为彻底摸清水域底数,压实监管责任,派出所与镇政府、村委会协同联动,对全镇水域展开“筛网式”排查,对自建使用的水池、水窖等进行检查,逐一签订《安全管理责任告知书》,明确设置警示标志,配备简易救生设备及承担日常看管义务;对村集体所属的池塘、沟渠,则由村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纳入网格化管理,确保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针对排查出的73处重点风险水域,实施“一点一策”精准治理,由镇政府加装警示牌,设置防护设施。同时,建立水域隐患台账,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通过常态化排查与长效治理,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家长里短,让安全“接地气”
“要是瞧见有人掉水里,先喊人,再找长棍子、绳子递过去,赶紧给派出所打电话,不要自己往下跳!”社区民警蒋凤文走在田间地头,见到村民就反复唠叨,家长里短间满是关切。
防溺水宣传处处透着乡土气,民警化身移动“小喇叭”,让青龙传统花灯唱腔录制的音频流淌在乡野田间,用乡音乡情动人心弦、警示常在。在村口小卖部的凉棚下、大树脚等人群聚集地,民警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安全。“落水怎么办?救人怎么做?娃娃怎么管?”一场关于防溺水的话题在闲谈间扩散。
村口“大喇叭”在重点时段滚动播放安全提示,家长群、村组群等宣传矩阵助推防溺水宣传视频、图文等全网覆盖,把安全知识送到家家户户。
结对捆绑,让责任“不掉线”
防溺水工作是一场关乎生命的持久战,青龙派出所构建起“人防+技防”“专业+自治”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在清晨、午后、黄昏时段,整合社会资源,对南盘江、沟渠、池塘、水库等风险水域开展联勤联动、全域布防。义警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等佩戴统一标志,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细化网格、压实责任,深入田间地头、偏僻水域,对水塘、沟渠等开展定时巡控、重点管控、风险查控。
按照“就近就快就急”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连片支援及快速反应机制,对需采取紧急救援的情况,实现“一点有事、多点响应、整体联动”格局。依托无人机登记备案工作,组织无人机爱好者扩展巡查空间,借助科技的“天眼”有效解决物理障碍带来的巡查“死角”问题。无人机视角与人力巡防遥相呼应,形成“空中瞭望+地面处置”闭环。
下一步,青龙派出所将持续深化水域隐患排查整治,创新宣传形式,做实主动劝导,持续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全力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玉溪日报 2025-08-26 A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