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山县猊江社区“双中心”融合共建共治后,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峨山县猊江社区“双中心”融合共建共治后,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今年以来,玉溪市峨山县猊江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春玉多了一个身份——社区综治中心主任。这是峨山县在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过程中,由组织部门创新探索党群、综治“双中心”融合共建共治的体现。“我们把党群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工作统筹起来,便民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一手抓’,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杨春玉说。
“‘双中心’融合是适应基层需求的科学安排。”据峨山县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朱凯介绍,过去,党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便民服务,综治中心则侧重于矛盾纠纷调解,但现实中群众诉求与矛盾纠纷常常相互交织。服务跟不上,诉求易转变为矛盾;而矛盾有效化解,本身也是优质服务的体现。如今,“双中心”融合实现了职能互补、阵地共享、人员整合与工作协同,更有助于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是“双中心”融合的基础。为此,峨山县构建了纵向畅通、横向联动的治理体系,纵向形成“网格员前哨岗—微网格发力点—网格主阵地—乡村‘作战区’—县级‘双中心’指挥部”五级服务体系;横向建立“‘双中心’+7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协同机制,形成党群服务矩阵。
闭环管理、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为“双中心”融合注入持续动力。全县建立信息采集、逐级研判、本级解决、难题上报、分类分流、联动处置、答复反馈、获取评价的全流程闭环,并实现县、乡、村、网格信息贯通,推动矛盾分级化解。
阵地融合也带动了人员力量的整合。峨山县明确村级“双中心”主任由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一肩挑”,乡级整合片警、志愿者等力量,县级推行“双向”轮值制度,促进人员共融、事务共治。“阵地合一、人员合力,服务与治理才能同频共振。”杨春玉说。
融合共治的成效,群众感受最深。
“楼下烧烤店的油烟总是往家里飘,满屋子都是油烟味……”2025年5月,猊江社区居民王先生到社区反映问题。社区及时把问题上报后,乡镇综治中心协调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行动,督促烧烤店限期整改,3天后问题便得以解决。
“如果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响应,小事也可能升级成矛盾纠纷。”杨春玉说,依托“双中心”融合机制,实现党群服务与综合治理协同推进,有利于将问题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目前,峨山县78个村(社区)已实现“双中心”融合全覆盖,并整合96个办公场所,增设儿童之家、“三官一律(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工作室等功能区,统筹1600余名村组干部、920名专兼职网格员、105名驻村工作队员,为“双中心”职能发挥提供了有力支撑。
“双中心”融合还推动多项工作协同推进。峨山县依托“双中心”阵地,深入开展“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系列活动和“查风险、除隐患、保稳定、促发展”专项行动,累计办成好事实事196件,2025年1至8月排查矛盾风险1582起,化解率达到85%以上;同时,创新推行“中心+网格”服务模式,培育85个“红色代办”点、156名代办员,帮办代办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等事项1.2万余件。
如今,“双中心”融合有效发挥了“1+1>2”的效应。“一个阵地,双轮驱动”的探索实践,为峨山县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来源:云岭先锋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