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以案说法
隐姓埋名逃亡15年 杀人疑犯终落法网
2019-11-21 18:33:31

□  葛晓东

因婚恋纠纷, 华宁县宁州街道舍木多村委会大地村男子张某喜将妻子、岳父杀害,岳母砍杀至重伤。事发后,张某喜隐姓埋名开始长达15年的逃亡生涯,直到最近被华宁警方抓获。至此,这起尘封15年的凶案终于尘埃落定。

婚恋纠纷,砍杀妻子及其家人后潜逃

2004年8月30日17时许,家住宁州街道舍木多村委会大地村的张某喜因婚恋纠纷,窜至华宁县通红甸乡康家湾村其妻家中,持刀砍杀妻子胡某某、岳父胡某、岳母吴某某,并致胡某某、胡某死亡,吴某某重伤。特别在砍杀妻子胡某某后还将其背至村外一山洞中抛尸,手段十分恶劣。案发后,张某喜潜逃,华宁县公安局及时将其上网追逃。

谈起这起案件,华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陈伟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我任通红甸派出所所长,案发当天,我们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现场相当惨烈,疑犯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当时我就想,不管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绳之以法。”

犯罪嫌疑人张某喜作案手段凶残,一次性造成“两死一重伤”的严重后果,这种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随时有可能狗急跳墙,发生更严重的恶性案件。一时间,命案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村子周围弥漫着恐怖的气息,成为华宁县社会影响最坏、破案呼声最高的案件。

穷追不舍,几代刑侦民警接力侦查

案发地康家湾村地处山区,周围山高林密,十分利于嫌疑人躲藏逃跑。案发后,玉溪市公安局、华宁县公安局以及接边公安机关曾多次组织近千人次警力开展地毯式搜捕,但均未能将张某喜抓获。

“当年案发后,我们获悉张某喜可能出现在大栗树村后山附近,县委、县政府组织了政府工作人员、公安、武警、民兵等力量600余人,对大栗树村后山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因地形复杂,庄稼、杂草茂密,最终搜捕未果。”参与当年搜捕的华宁县公安局民警杨水森介绍。

自张某喜销声匿迹后,华宁县公安局换人不换责,几代刑侦民警始终紧绷对张某喜的追捕工作。工作组民警无数次找到张某喜亲朋好友了解情况、开展规劝,大海捞针般地摸排线索寻找蛛丝马迹。

2011年,在公安部开展的“清网行动”中,抓捕张某喜更是被列为华宁县公安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听说张某喜在文山一带出现过,我们‘清网行动’追捕组立即赶往文山,并对周边进行了布控查缉,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时无法准确查找到张某喜的藏身之处。”当年参加“清网行动”追捕组的民警陶波说。

之后,华宁县公安局又获悉张某喜曾在河口县、马关县一带出现过的线索,专案组先后十多次组织追捕组前往河口县和马关县进行排查,但都未能获取到有价值的情况。15年间,参与办案和追捕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公安部在逃人员库一直挂着张某喜的名字。但张某喜这一逃便销声匿迹,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终获线索,杀人疑犯现身边境县城

2017年,华宁县公安局组建情指合成作战中心后,情报指挥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提升,分管局领导将历年逃犯的抓捕工作作为情指中心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并指定研判能力突出的民警具体负责。

2019年10月16日,根据十多年来收集的有关张某喜的点滴信息,逐渐拼凑出了张某喜的痕迹资料。同时,随着公安科技的发展普及,经过几代刑侦民警多年锲而不舍的研判,从零碎的信息收集中,得知张某喜有可能隐姓埋名,藏身在文山州马关县附近的重要线索。

获此线索后,民警反复研判,推断张某喜曾经在马关县现身,他本人极有可能就在马关县城。随后,华宁县公安局成立先期侦查小组,及时联系马关县公安局协助开展侦查工作。其间,侦查组调阅了大量视频监控资料,24小时不间断一帧一帧认真细致地开展排查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张某喜可能出没的地点,查找张某喜的蛛丝马迹。同时,侦查组还对张某喜现身的地点周边展开了大量的秘密走访、排查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天卓有成效的侦查,先期侦查小组最终确定了张某喜就在马关县城的关键线索。

落入法网,15年积案尘埃落定

通过先期侦查确定张某喜就在马关县城后,华宁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殷智才要求,务必将疑犯成功抓获,为受害群众伸张正义。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陈伟亲自安排部署,立即派出追捕组赶往马关县开展核查工作。

在马关县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民警获悉张某喜近期数次于早上8点到9点间独自从马关县城行政坡一巷口出来,到附近街上活动后又返回行政坡,据此判断此 人应藏匿于行政坡一带。但行政坡属于老城区,出租房、流动人员较多,且部分区域正在拆除改造,无法快速锁定其确切落脚点,于是追捕民警在行政坡附近开展侦查工作。

10月18日11时许,侦查民警发现疑似嫌疑人出现在园中路转坛处,并乘坐一辆出租车离开。民警一路追击,最终于下午发现疑似嫌疑人进入县医院旁的公园世家小区。随后,侦查民警在该小区一房间内成功将其抓获。经核实,此人正是华宁县潜逃15年的杀人犯张某喜。至此,这起尘封15年的凶案终于尘埃落定。

逃亡15年,隐姓埋名东躲西藏

张某喜落网后,向民警讲述了15年的逃亡生活。当年作案后,张某喜躲藏在距离康家湾村不远处的一块玉米地里。到了晚上,有民警到村里告知村民如果发现张某喜便立即报警。因害怕被人发现,张某喜便乘着夜色,连夜从小路到盘溪镇,后又顺着滇越铁路徒步往河口方向逃窜。白天铁路上没有群众便开始奔逃,发现有人就躲在路边的草丛里,等夜里再继续逃窜,就这样大概走了五六天到了河口县。

逃亡期间,张某喜改名换姓自称“苏应华”,贵州人。为了逃避警方追捕,15年间,张某喜断绝了与亲朋好友的联系,也从未回家探访过父母。15年间,张某喜独自一人辗转文山市、河口县、马关县、八寨镇及越南等地的山区,为当地农户打工。因是背负命案的逃犯,张某喜不敢与人过多交流,就算是与他共事多年的工友对他的个人情况也知之甚少。

“这15年,过的生活不是人过的,每天都提心吊胆的,逢年过节想爹妈。当民警找到我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想了,我只说我坦白,躲了十多年了,我不想再躲下去了。”张某喜忏悔地说。

当张某喜归案的消息传回华宁县公安局,全局上下都相当振奋。整整15年,正是华宁警方一代代刑侦民警强烈的责任心和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才最终让张某喜归案,进一步诠释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编辑:禹露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