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元江长安网 >> 工作要闻
元江县曼来镇:以共建共治理事会激活乡村治理动能 绘就振兴新画卷?
2025-10-23 09:43:35

从“政府包办”到“群众主演”,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干事”——在玉溪市“干字当头、稳字托底、干部示范” 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引领下,结合元江县曼来镇“初心合伙人”项目“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工作模式,大田房村积极搭建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平台,以“1+2+N+1”模式撬动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治理从“单向推动”转向“多元共治”,成功打造党组织引领、群众当家、成果共享的乡村振兴样板,让“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美好图景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5-10-23_085257_432

搭好“共治架子”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大田房村委会辖13个村民小组,共有2666名村民,有哈尼族、拉祜族等群众聚居, 桃李、甜菜等经济作物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大家的“钱袋子”。自玉溪市推行村级共建共治理事会以来,村党总支主动 “搭台”,牵头组建村一级共建共治理事会,同步下设共建组、共治组,还拉起5支 “接地气” 的特色服务队——农业技术服务队解种植难题、建筑施工队修房铺路、养殖专业服务队传技术、道路运输队保畅通、青年志愿服务队暖民心,再加上13个村组级共建共治小组,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

如今,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村规民约执行,从人居环境整治到矛盾纠纷化解,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以前村里干事靠干部催,现在我们自己说了算、自己动手干,劲头足得很!”村民口中的转变,正是理事会激活治理活力的生动写照。

微信图片_2025-10-23_093509_745

干出“惠民实事”让共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修路筑墙:破解“出行难”,打通民生“堵点”

“要致富,先修路”,今年汛期的持续降雨,让村里多条未硬化的生产路变得“泥泞难行”,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出门一脚泥。急群众之所急,村党总支牵头理事会,想出“四点联动”好法子:社会资本凑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村民投工投劳干一点。很快,5个村民小组的生产路迎来硬化修缮,村民们自带工具上工地,有的拌水泥、有的铺砂石,短短一段时间就完成了道路改造,累计投工投劳1241人次、筹物资18.24万元、投资金49万余元,彻底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5-10-23_093633_329

汛期里,进村路的安全隐患也让村民揪心。村党总支听民意、快行动,理事会立刻组织建筑队、运输队和村民一起修挡墙。大家分工协作,党总支筹物资、理事会抓组织、村民齐上阵,很快共90米长的挡墙立了起来,消除了安全隐患,村民出行终于“踏得稳、走得安”。

微信图片_2025-10-23_093657_408

管网改造:告别“污水横流”,扮靓美丽乡村

以前,马地河、鼓水寨等小组的巷道里,污水横流、异味扑鼻,村民们意见大。为改善人居环境,村党总支把 “排污管网改建” 列为共治重点:党总支负责对接污水管、水泥等物资,理事会牵头制定施工计划,建筑队、运输队、青年服务队一起上,村民们也主动加入铺管队伍。

截至2025年10月,4个村民小组的排污管网全部改建完成,410米长的管网埋进了地下,曾经的“污水巷”变成了“干净道”。“现在家门口清清爽爽,再也不用绕着污水走了!” 看着整洁的村容,村民脸上满是笑意。

微信图片_2025-10-23_093709_489

产业赋能:做优“甜菜文章”,拓宽增收“富路”

大田房村的甜菜种植有基础,但如何让“小甜菜”变成 “大产业”?村党总支联合理事会,把“宝”压在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上:组建由种植能手、大户组成的农业技术服务队,村民种甜菜遇到病虫害、施肥难题,服务队随叫随到;还请来省、市、县级农业专家上门指导,手把手教大家提质增产。

微信图片_2025-10-23_093725_809

针对甜菜和经济林果“运输难、保鲜难、附加值低”等等问题,村党总支又通过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争取资金买了冻干机,尝试把新鲜甜菜、水果加工成冻干产品销售,“以前水果熟了怕烂在地里,现在加工后能存、好卖,价格还高了不少!” 村民们的增收信心,在产业升级中越来越足。

如今的大田房村,道路通畅了、村庄变美了、产业兴旺了,但村党总支和理事会没有停下脚步。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借鉴马关治理模式,把理事会的运行机制打磨得更完善,让更多村民主动参与进来,把“大田房经验”做得更实、传得更广,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的目标稳步前行,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微信图片_2025-10-23_093732_720

来源:元江县委政法委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元江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