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元江长安网 >> 政法园地 >> 政法风采
阿强哥和小易嫂:一对辅警夫妻的坚守与奉献
2022-06-16 09:14:19

5

夫妻俩一起下乡为群众办理身份证。

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公安部门最基层岗位上。虽然承受重重压力,但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需要照顾的家庭,他们毫不犹豫把工作职责放在首位,尽心尽力把工作干到最好。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和执着的追求,他们在彼此的鼓励中共同前行,他们将“小家”融入“大家”,做辖区平安的坚强守护者。

□  通讯员  普松  文/图

在元江县咪哩乡,一提到阿强哥和小易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坚守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他们就是元江县公安局咪哩派出所辅警夫妻杨增强和易林英。

夫妻共圆警察梦

1997年12月,杨增强从部队退伍后,加入元江县公安局缉毒大队成为一名辅警,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共协助缉毒大队查获毒品20多公斤,查获走私物品40多件,得到了单位的高度认可。2003年初,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杨增强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回到家乡咪哩。回家数月后,杨增强接到了一名前同事的电话,说咪哩派出所正在招辅警,希望他去试一试。最终,杨增强再次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妻子易林英是杨增强的高中同学,受杨增强影响,易林英也非常向往警营生活,当得知杨增强成为一名辅警后,她高兴不已。为了能同丈夫并肩作战,她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毅然决定跟随丈夫走进警营。

相互鼓励并肩前行

“作为辅警,我尽力协助民警做好接处警、治安巡逻、流动人口登记管理等工作。”杨增强说。在玉磨铁路建设期间,杨增强每年要登记外来流动人口1000多人,对这些人员,不仅要登记造册管理,还要认真核实身份信息、暂住地点、工作单位等情况,确保流动人口流动到哪里就登记到哪里,真正做到“流动而不失管理”。2012年,在一次进村入户时,杨增强和同事发现租住在辖区甘岔村的王某家门口停放着一辆无牌照、无后视镜的摩托车。凭着职业敏感性,他和同事走近仔细观察,发现车辆较新且有人为破坏的痕迹,便向王某询问摩托车的相关情况。询问过程中,王某神色慌张、说话语无伦次,这引起了两人的高度警觉。杨增强立即向所领导报告情况,并想办法稳住王某。民警通过对该摩托车的车架号、发动机号进行查询,发现摩托车车主并非王某。当民警再次对王某进行询问时,其承认了自己盗窃摩托车的违法行为。

易林英独自坚守户籍窗口,负责全乡人口的“进出”档案管理,婚嫁迁移、出生登记、死亡注销……

“刚到派出所时,我什么也不会,也听不懂辖区群众说的话,还好有他。”易林英幸福地说道。对于没有任何公安工作经验的易林英来说,身份证办理等业务都要从零开始学。为了给妻子增强信心,杨增强利用工作之余耐心指导妻子学习户籍业务知识和相关警纪警规,易林英也认真学习,还主动学习电脑操作和辖区少数民族语言。

如今的易林英对户籍业务知识已经了如指掌,辖区的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小组、每一名群众的情况,她都了然于心。面对众多只会说哈尼语的少数民族群众,她也能熟练地用哈尼语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让每个来派出所办理业务的群众感到更舒心、更省心。

携手共筑坚强后盾

作为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老党员,面对接处警、护学岗、调解纠纷、为民服务、救助群众、宣传反诈知识等这些派出所的基础工作,杨增强都认真对待,用心做好。2021年3月,由于天气干旱少雨,导致咪哩小学用水告急,给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解决学校用水难题,兼职消防员的杨增强驾驶消防车,一天内数次往返取水点,将清洁的生活用水运送到咪哩小学,及时缓解了断水师生的燃眉之急,被广大师生亲切地称呼为“送水的警察叔叔”。

2008年,正值全面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攻坚阶段,为解决辖区部分残疾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无法到所上办证的难题,易林英主动叫上杨增强,两人骑上摩托车,深入群众家中,先后为“特殊群体”办理二代身份证364份,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了方便辖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易林英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那就是下班时再多等一会儿。而正是这个自上班不久就养成的习惯,为辖区群众提供了不少便利,解决了不少难题。

在派出所,夫妻俩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遇到周末或节假日,夫妻俩总会主动要求值班。“我和妻子都是本地人,回趟家很简单,但异地的同事就不一样了,我们多做点是应该的。”杨增强说。

尽管离家不远,但夫妻俩经常忙得回不了家,顾不上照顾两个女儿。多少次,在孩子家长会、中高考前需要陪伴的时候,他们都因工作忙无奈缺席。“女儿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其他同学一到节假日父母就陪着出去玩,而自己的父母一到节假日就要值班执勤。慢慢的女儿长大了,她们也能理解我们的工作了。”看着懂事的孩子,易林英心里既愧疚又充满欣慰。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元江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