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坚守的杨建勇。
□ 通讯员 业天骄/文 瞿亚贤/图
不久前,一段“女儿暴躁宠爹,烈日下给交警父亲喷防晒霜”的视频走红网络,并一度冲上热搜。视频里的交警是元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中队中队长杨建勇。
面对采访,快50岁的杨建勇略显紧张。从他晒红的脸和手上黑白分明的皮肤可以看出,他最近依然没有涂防晒霜。问起这次“走红”的感受,杨建勇一直在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他说路面执勤是本职工作,汗流浃背的也不只有自己。他还坦言,作为交警,是以让交通事故少发生甚至零发生为目标,所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高温天气下的坚守
元江县地处中国四大干热河谷地带,被称为“红河谷中的太阳城”。这里一年有9个月都处于夏季,每年从2月下旬就进入高温天气,从4月开始日均气温超过40℃,是我国最酷热的地区之一。
在这样的高温下开展路面执勤执法,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煎熬。杨建勇告诉笔者,他从小生活在元江,虽然热,但能适应,每天湿透两三件衣服是常事,习惯了就好。只是不停地流汗给工作带来一些不方便,处理违法时,手上的汗会让他无法顺利触摸手机屏,眼睛也容易被汗蒙住,在烈日下看不清屏幕。而且,因为高温,便携式打印机和手机随时都有可能死机。然而,杨建勇和他的执法团队保持着高温天气下的坚守。
严管才能救人
天气热带来的种种不方便和难熬,还不是最难的事。如何纠正高温下衍生出来的违法行为,才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元江县摩托车的保有量居全市第一,因气候炎热,大家都不爱戴头盔,并喜欢穿拖鞋驾驶,仅这两项违法,早年间导致了多起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据了解,在全县交通事故中,摩托车事故就占70%。
对此必须严管,杨建勇告诉自己,因为只有严管才能减少交通事故,才能“救人”。
工作中,亲哥被他查了,侄子被他查了,同学、发小……都因为交通违法被杨建勇查处过。元江县80%的驾驶人都认识他,大家都“怕”他,还送他一个“黑包公”的外号。因为知道他不讲情面,也十分严格。他说,如果对熟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他就只能对所有人都闭眼。严查不是罚,是救。严查之下,交通违法行为开始减少,戴头盔的人增多了,事故减少了,交通环境开始好转。杨建勇介绍,之前交通违法一串一串地来,最多时每小时100多起,现在减少了90%。
一份特殊的出勤地图
随后杨建勇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查到的地方,依然存在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伤亡事故依然频发。元江县有10个乡(镇、街道),山区面积占96%,但负责路面交通秩序整治的只有杨建勇和一名快50岁的老民警及5名辅警。人就这么多,要有效进行交通秩序查处整治,还得有更多的办法。
静下心来,杨建勇开始研究全县不同乡(镇、街道)的重点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集中发生的时间。很快,他的心里有了一张“违法地图”,也有了一份出勤日历。他的工作跟着重点违法时间走,跟着重点违法区域变。
路面出勤时间从早上7点调整到6点,这个调整源于“水果”。水果是元江的重要经济作物,当地群众一般早上6点半出门采摘,因此衍生出的最突出违法行为就是面包车、小货车超员超载,杨建勇和他的执法团队会准时出现在他们必经之路进行查处和劝导。
下班时间也不固定,凌晨1点、4点……这个源于“酒”。元江的夜生活十分丰富,人们喜欢在温度下降的夜晚出门活动,吃烤串喝啤酒,而酒驾成了夜晚最突出的交通违法现象。杨建勇带着队里的年轻辅警,经常在半夜开展酒驾查处活动。据介绍,2022年辖区发生15起死亡交通事故,2023年下降到11起。截至采访时,2024年涉及醉驾的交通事故只发生了1起。
除了调整时间,空间上则将执法半径再拉长。因为山区面积大,元江的大部分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每周五放学,周日返校,驾驶人为了节省开支、图方便,出现了超员拉学生的现象。乡村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杨建勇和他的执法团队联合乡(镇、街道)派出所,根据学校作息时间点,开始奔走于各乡(镇、街道),建成距离跨度最大的“护学岗”。
除了跑学校,各乡(镇、街道)的集市也是杨建勇的执勤执法点。茉莉花集市什么时候交易、因远镇啥时候赶街……全县的集市和开街时间在他的心里形成了时间表。到了赶街那天,人们总会看到杨建勇和他的执法团队出现在集市口管控现场,查处违法。
一次,一名小货车驾驶人超员拉着同村的群众去赶集,被杨建勇当场查处,并将群众转移到其他车辆。随后小货车开出20米,就翻下了5米的深沟。被解救后,驾驶员十分感谢他,说还好当时他把群众转移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行走的“办公室”
杨建勇告诉笔者,因为跑得远、跑得多,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交警大队把全队最好的车配给了他,他的工作常年在路上,这辆车也成了他行走的“办公室”。
和杨建勇常年一起出现的,除了这辆车,还有他的“VLOG”。玉溪交警的微信公众号上专门为他开设了专栏——《杨sir的VLOG》,发布他查处的典型案例执法现场。他不懂啥叫“VLOG”,他只是习惯把自己执勤执法的现场拍下来,觉得特别有教育意义的,转给队里负责宣传的同事。他说,宣传可以替代他到不了的现场,可以教育那些想要违法的人。尽管他普通话说得不好,但他仍然坚持出镜,努力让自己说清楚,希望看的人能听懂、能警醒。
因为杨建勇和他的执法团队的坚持,元江县城摩托车驾驶员头盔的佩戴率从10%上升到了80%,超员超载的现象明显得到了遏制,交通事故也在逐年下降。而杨建勇因为个人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强烈的责任心,多次获得省、市嘉奖。2021年被云南省公安厅评为“十星党员”;2022年被云南省委政法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云南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在执法过程中,依然有群众不理解杨建勇,但不影响他继续坚定严格执法的决心。他说,普通群众无法理解小小的违法行为会引发严重的伤亡交通事故,他宁愿群众“怕”他,也不愿他们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生活简单,社交圈小。”这是同事对杨建勇的印象。25年来高温下平凡的坚守,杨建勇展现出了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守职业操守、确保执法公正严格的品质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