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调处婚姻家庭纠纷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牵引,以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发现报告难”“衔接沟通难”“处置化解难”为问题导向,有效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减压器”和“润滑剂”作用。
聚焦“实体化”,建强基层调解组织“指挥链”。聚焦打造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实体化”工作平台,立足于县乡村三级66个综治中心规范建设,充分发挥“1+2+N”模式的作用,明确目标任务,健全组织机构,县乡两级成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家调委”),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力量进驻,县级“家调委”委员由7-9名委员组成、乡镇(街道)“家调委”委员由5-7名委员组成,分别悬挂“家调委”牌子县级1块、乡镇(街道)7块,刻制印章县级1枚、乡镇(街道)7枚;村(社区)58个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专业组(简称“家调组”),由3-5名成员组成,悬挂“家调组”牌子1块,使用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印章,设组长1名,由村(社区)妇联主席担任。县乡村三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业务和规范化建设受县妇联和县司法局双重领导,在全县实现家庭婚姻纠纷调解组织布局全覆盖,为婚姻家庭纠纷诉求化解提供组织工作保障,构建了“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解决机制,实现群众诉求“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织密“一张网”,夯实基层调解组织“主阵地”。聚焦婚姻家庭纠纷化解队伍建设小而不专等问题,加强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规范了婚姻家庭纠纷受理范围、调解员聘请、队伍建设、人员管理、支撑保障等文件机制,明确接待、受理、调解、约定、回访等工作流程,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县乡村三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共300名开展培训,讲授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的4项基本技能和8项常用技巧,学习《关于加快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意见》《玉溪市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实施办法(试行)》,重点解读《关于推进婚姻家庭纠纷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意见的通知》及《全国人民调解规范》,为县级“家调委”聘请的13名调解员颁发聘书,有效化解了“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基层治理基础。
织厚“保障网”,提升基层调解组织“驱动力”。聚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落实好纠纷化解激励机制,易门县制定《关于加快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意见》,县级财政预算75万元,实施多元矛盾纠纷调解“以案定补、一案一补”奖补措施,每成功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按简易100元、普通300元、疑难1000元、重大2000元4个等次发放奖补,充分激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为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提供了政策保障。
(通讯员:陈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