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易门长安网 >> 政法园地 >> 政法风采
民情日记里那些难忘的第一次
2013-11-13 09:34:27

  ——新农村指导员在基层
(本文获易门县“一篇民情日记”演讲比赛一等奖)

   从呱呱落地起,人生要经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行走,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也许,这些第一次早已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翻开我的民情日记本,一名新农村指导员的每一个人生第一次,都历历在目,无比清晰。
    2012年初,我作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被派驻到联系点韩所村委会,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到联系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刚出村委会大门,从小怕狗的我就被门口一只汪汪狂吠的大狗吓得折了回来,大家都笑了,治保主任问我:“小赵啊,今天还去吗?”“当然要去!”我斩钉截铁地说。说实话,我有些委屈,也有些气馁,刚刚独自进村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农村工作没那么简单,但是我相信我能坚持,也能干好。治保主任随手捡起一根棍子递给我:“拿着这个,就不怕狗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走出村委会的大门,一个声音顺着风飘过耳边“一看就是不熟悉农村工作啊。”我没有回头,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当好指导员。刚刚开始走村入户那段时间,我手里总是拿着那根棍子,村里的狗可不认识什么新农村指导员,更别提我初来乍到的新面孔。这根棍子提在手上,也横在了我心里。   

  记不起多少次炎炎烈日下寻找水源,走村串寨,风尘仆仆;记不起多少次了解生产状况,田间地头,促膝而谈;记不起多少次翻开这本沉甸甸的民情日记本,深夜独坐,思绪万千。但我清楚地记得春耕生产以来,村里种了几亩小麦,还有多少没收割,记得烤烟育苗移栽了几亩,村里有几处水源点还能陆续提供“救命水”,村干部组织群众修了几口小水窖,买了几台抽水机我也如数家珍。甚至谁家邻里产生隔阂需要帮助调解;谁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的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谁家的房前屋后堆的什么易燃杂物,不用再翻日记本,我心里都有一本详细的帐。    

  忘了从哪一天起,我手里的木棍再也见不到了,村里的狗见到我都不停的摇尾巴,温顺地用舌头舔我的手,大家都开玩笑说我从“最怕狗的指导员”变成了“狗不咬的指导员”,这个小小的转变,蕴含着多少汗水,多少信任,多少期待。亲民者,民亦亲,爱民者,民亦爱,为民者,民亦赞!

  对于我们这些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而言,新农村、群众工作,曾经只是公务员考试的一道试题,只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热点,但是,从我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的那天起,这些词汇,渐渐变得生动而具体,熟悉而温暖。

  “四群”教育活动刚刚开始,记得第一次到李大娘家走访时,我向李大娘说明来意,也许李大娘并不明白什么是“四群“教育,她便开始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如何含辛茹苦把两个儿子带大,说着说着她有些激动,大娘那布满皱褶的眼角留下了流水,我以为是大娘说到伤心处黯然泪下,她却突然抓着我的手说:“小赵啊,谢谢你,从来没有干部听我说过我的苦啊,我还有一个月就满80岁了,现在党的政策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啊,我什么都满足了。”只是第一次见面,我还什么都没能做,只是走进大娘家里静静的倾听,居然让大娘对我如此信任,我十分欣慰,当我向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说道“国家对老年人的关爱,年满80岁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50元老龄补贴。”大娘树根般斑驳粗糙的大手紧紧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颤抖,哆嗦着嘴唇说“谢谢了,真的谢谢了,不是什么教育,也不会有人来给我讲党的好政策!”拉着老人的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时我深切的体会到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的真正含义。

  翻开这本沉甸甸的民情日记,当我第一次在田间小路上摔下沟渠再爬起来,当我第一次满脚泥泞站在小水窖里,当我举起锄头种下第一棵烟苗,当我挥起镰刀割下人生第一束麦穗,我忽然明白,鲜花无悔凋落于风雨,是为了报答泥土芬芳的情义,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因为她曾有一段生命的美丽,只有心中浸润着浓郁的“百姓情结”,才能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前路漫漫,我将上下求索,准备好,迎接下一个人生中的第一次!(赵思嘉)

编辑:沈阳

编辑:沈阳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易门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