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基层民警办理乡村盗窃案的心路历程。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民警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遥远的基层派出所,克服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视当地群众为亲人,默默守护着群众的平安。群众家里被盗了,会找他们;生活上有困难了,会找他们;牛丢了,会找他们;老人和孩子走丢了,会找他们;两口子吵架了,会找他们……在老百姓眼中,他们就是自己的守护神。而在他们心中,他们只是用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
3月17日9时50分,易门县十街乡张所村的信大爷来到派出所报警称:他家1月10日被盗现金3000元,2月28日被盗现金1800元和四包烟,3月14日发现有人进入家中,由于发现及时,财物没有损失,请派出所调查一下。
听到报案,我心里一紧,对于一个边远山村的老人来说,4800元钱也许就意味着一年的纯收入,这让我想起了3月14日同样发生在张所村的一起900余元现金被盗案。
当日接到报警后,我立即带领两名民警前往调查。受害人小苏告诉我,当天晚上,他从田地里做完农活回家后,发现放在卧室柜子里的900余元现金不见了。
经现场勘查,小苏家门窗完好,没有任何的撬盗痕迹,除了卧室有一些翻动的痕迹外,现场没有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和嫌疑人进入的痕迹,显然,嫌疑人的目标很明显。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我怀疑盗窃嫌疑人应该是对他家比较熟悉的人。在随后的深入调查中,小苏对我说,他家大门的钥匙,就放在大门的门头上。小苏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嫌疑人应该是用钥匙开门进去盗窃的。
而信大爷家在2月28日第二次被盗后,曾找村委会工作人员反映。由于信大爷没有怀疑的对象,且在被盗后一个星期才来反映,村委会工作人员认为不会有什么线索,就没有向派出所报案。3月17日,在听说警方到他们村勘查现场后,信大爷来到派出所报了案,要求我们一起查一下。信大爷在报案时,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3月14日,他回家时,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人在家里闪了一下。由于信大爷年纪大了,不敢去追,就在周边找了两个邻居一起去看。当他再次回到家时,那名嫌疑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三次被盗贼光顾的消息,很快在这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里传播开来。一时间,村民们议论纷纷,在这个本来平静的小山村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眼下,正值农忙时节,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洋葱马上就要上市了。村民们正常的生活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盗贼打乱了,整天提心吊胆的。
这几起案件是同一个人所为吗?在勘查了信大爷家的现场后,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几起案件就是同一个人所为。根据信大爷提供的嫌疑人年龄、体态等特征,我将排查嫌疑人的重点放在了村里十五六岁的未成年男子身上。很快,本村一名有嫌疑的初中生浮出了水面。经调查,这名叫小信的学生曾经有盗窃前科。在接下来的深入调查中,这名叫小信的嫌疑人3月14日就离开了张所村,而后跑到昆明打工去了。这让我更加肯定了小信就是这几起案件的嫌疑人。我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案件终于有眉目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信没有了踪影,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连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手段,就是无法查出小信的落脚点。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4月5日,我们终于得到小信在昆明市盘龙区一家汽车美容店的消息。于是,我带领三名民警立即赶赴昆明。10时许,当我们去到小信落脚的汽车美容店,将小信的照片拿给老板看后,老板告诉我们,这个人就在这里打工,由于不知道小信住在哪里,我们只好在汽车美容店内“守株待兔”。大概在12点时,小信出现在汽车美容店,我们立即上前,向小信表明了身份。小信知道他做的事情败露了,面对民警的当场盘问,小信交代了与其堂弟趁白天村里无人之机,盗窃同村信大爷家现金的犯罪事实。同时,小信交代,他经过小苏家时,发现小苏将大门钥匙放在门头上,他觉得有机可乘,就拿下钥匙进入小苏家,在卧室的柜子里偷了900元钱。得手后,他又从大门出来,将大门锁好,把钥匙放回原处,下午4点左右,小信就坐车离开张所村到了易门县城。小信的说法,让我先前的猜测得到了印证。
在对小信的调查中,小信的父亲对我说,在听说两家人的钱财是被一名十五六岁的男子盗窃后,小信的父亲就对他有所怀疑。但是,当小信的父亲准备找小信询问情况时,才发现小信已经离开了家,而且手机已经停用了,没有办法联系,很是无奈。
由于小信与其堂弟没有成年,我们对两人的监护人进行了教育,要求其父母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为了挽回信大爷和小苏的损失以及缓和三方的矛盾,我与小信的父亲进行了深入交谈,通过做工作,小信的父亲表示愿意赔偿信大爷和小苏被盗的钱财。当信大爷和小苏来到派出所拿回自己失而复得的血汗钱时,他们开心地笑了,并一个劲地向我表示感谢。
案件水落石出,小山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王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