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易门长安网 >> 政法园地 >> 政法风采
细微之处揭真相
记易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李建华
2017-09-25 10:09:06

打捞物证

在火灾现场勘验

科班出身的他,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了远山区派出所。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坚持自己的专业,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从“学徒”起步,实现了从一个技术“菜鸟”到“大虾”的蜕变。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受到嘉奖,201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5年至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他,就是易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李建华。

科班生当“学徒”

在绿汁派出所,李建华没有放弃自己的刑事科学技术系痕迹检验专业,经常主动协助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2011年3月,由于专业对口,李建华调入刑侦大队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就这样,李建华成为了刑事技术室的一名“学徒”。

这次调动成为了李建华技术工作的一个转折点,李建华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了。然而,面对熟悉又陌生的设备,李建华陷入了两难,面对长时间都没有接触过、价值又高得离谱的专业设备,他一时无从下手、不敢下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李建华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要发案,不管领导安不安排,其手中没有要紧的事,李建华都会跟着其他技术民警一起出现场,细心观察老民警现场勘查时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思考和总结。“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是李建华在现场思考最多的问题。

成长之路

“他的刑事技术提升很快,没多久就成为了技术中队的骨干,现在凡是提取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作都交给他处理。”同事孙贵涛这样评价李建华。

李建华深知,成功的路没有捷径,在那个主要靠技术破案的年代,如果不加紧学习,赶上其他同事的步子,没有一套拿得出手的技术,他这个“备胎”随时会被淘汰。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从2011年4月开始,易门县龙泉街道辖区连续发生多起白天溜门入室盗窃案,涉案总价值达20余万元。随着案件的不断发生和调查的不断深入,李建华发现,每个发案现场,犯罪嫌疑人只要是值钱的东西都来者不拒,有现金、首饰、相机等贵重财物,也有香烟、酒等普通财物,但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只拿看得见的财物,现场很少被翻动或未被翻动,以至于前期案件现场勘查中,警方几乎未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造成了旧案未破、新案不断的尴尬局面。

每次看到同事在现场忙碌,李建华虽然想做点什么,但是还没有进入角色的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时候只能在一边打打下手,默默地观看、学习和思考。但是,正是一次次现场观摩,让李建华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巧,他的技能也在一起起案件的现场勘查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起来。

初露锋芒

“参与专案多,现场勘查细心,工作积极性高,是一把好手。”刑侦大队原大队长武新华提起李建华,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凭着肯吃苦、肯钻研的劲头,李建华迅速成长为易门刑事技术领域的骨干。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在老民警的言传身教下,李建华很快就掌握了现场勘查的要领和熟练使用所有设备,开始独立办案,并显示出他独有的细心和过人的基本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1年下半年,已经能熟练使用现场勘查设备和熟悉现场勘查流程的李建华参与了几起入室盗窃案的现场勘查。2011年11月9日,在龙泉街道杨柳巷一起入室盗窃案中,李建华将“多提多采”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其他技术人员已经完成现场勘查工作时,细心的李建华仍然埋头苦干,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发现线索的地方。最终,李建华成功地在现场提取到数十枚手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数十枚手印,打开了破案的大门。随着一枚枚手印的排除,犯罪嫌疑人慢慢地浮出水面。经过细致排查,李建华发现了一枚残缺的手印与受害人的不一致。这一发现,让李建华兴奋不已,他综合这枚手印提取的位置、朝向等特征以及现场走访调查的情况,推断这枚手印应该是犯罪嫌疑人所留。但是,这枚手印有许多主要特征已经模糊,要排查这枚手印的“主人”,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但是,李建华没有气馁,迎难而上,硬是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不断对这枚手印进行反复标记和比对,成功比对出一名有吸毒前科的犯罪嫌疑人杨某。

正是这一关键证据,易门警方将已经被列入怀疑对象却苦于没有直接犯罪证据定罪的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归案,一举破获了影响恶劣的系列入室盗窃案20余起。

成为主力

面对疑难,李建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他将一名刑警的职责深深烙在心里,心细如尘,在各类现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2012年4月,易门警方在玉元高速公路一辆开往昆明的客车上查获一包4.2公斤重的冰毒,乘客罗某有重大贩毒嫌疑。但是,经过警方多次审讯,犯罪嫌疑人罗某都以沉默应对,拒不交代贩毒的犯罪事实。这时,从毒品上提取证据成为了警方唯一的破案手段,如果找不到有利的证据,就有可能让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李建华在接到任务后,面对已经受损的毒品包裹物,想要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其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是,面对复杂的检材,李建华没有退缩,他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小心翼翼地对毒品包裹物进行处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毒品包裹物进行处理后,李建华在毒品包裹物上提取到六枚残缺不全的手印。经反复查询比对,李建华认定其中一枚手印就是犯罪嫌疑人罗某所留。最终,法院在开庭时采信了警方的指纹证据,以“零口供”定案。

入“虎穴”找真凶

有人说:“当刑警累,当技术警察更苦。”工作性质的特殊使得李建华必须时刻保持“临战”状态,时刻要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

2012年3月13日,易门县龙泉街道桥头街141号发生一起凶杀案。警情就是命令,23时许,已经入睡的李建华接到指令后,迅速和同事一起赶往现场。在到达现场后,李建华被现场惊呆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内,桌子、凳子都倒在地上,遍地是血,而死者躺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头脚露在外面。

经初步调查,死者为民警熟知的老吸毒人员吴某,身患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多种传染性疾病。面对如此复杂、危险的现场,李建华没有退缩,穿上了一套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用于防护的一次性手术服就进入了现场,开始在现场提取痕迹物证。当现场处理完毕时,他已经在现场勘查了近五个小时。

警方通过调查,排查出了一名同为吸毒人员的嫌疑人杨某。为了及时找到嫌疑人杨某作案的证据,李建华在对杨某家进行现场勘查时,细心的他从杨某家后面的阴沟内找到了一顶帽子,并从这顶帽子上采取到死者的血液,一举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杨某。(唐新华)

编辑:李海燕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易门县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