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司法局
关注玉溪法宣在线微信
国务院 互联网+督查
 当前位置: 玉溪市司法局 >> 工作动态
党建红+司法蓝 | 党员徽章闪耀在为民服务的岗位上
2025-07-02

他(她)们是法治战线的忠诚卫士,

更是为民服务的暖心先锋!

在调解纠纷的一线、

在普法宣传的街头、

在法律援助的窗口……

党员徽章始终闪耀,

司法蓝诠释初心。


这个七一,

让我们走近这群将

党员徽章刻在

为民服务岗位上的司法行政人!

党建引领复议为民实践

蔡华宣讲新行政复议法2

从事行政复议工作十余年来,玉溪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与应诉一科科长蔡华始终以“党建引领业务”为宗旨,以制度创新为抓手,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行政复议质效,推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先后制定出台《玉溪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暂行办法》《加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衔接工作办法》等十余项制度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制度建设的成效在数据中得到生动体现:2024年全市行政复议案件量达497件,是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第一年(2022年)收办案件数149件的3.34倍;全市行政机关参与一审行政应诉案件134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件比达3.71:1,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便民为民、公正高效”的制度优势持续释放。2025年4月,玉溪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与应诉一科因在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司法部通报表扬。

做法治为民的践行者

王静

一本本翻旧的法规汇编,一摞摞写满批注的调研笔记,见证了玉溪市司法局依法行政与立法科科长王静深耕法治建设的十年征程。从《玉溪市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条例》和《玉溪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匠心打磨,到全国地级市首部《玉溪市城市更新条例》的创新突破,他带领团队“小切口”立法破解民生难题,10余部“立得住、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相继落地,让法治红利精准滴灌至群众心田。

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方面,他推动市级和一个县级分别被省委依法治省办推荐为全国第一批和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候选对象;玉溪市“公安机关‘一网通办’服务民生”项目被推荐为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候选对象;新平县、峨山县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玉溪市“以‘公物仓’规范化建设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被命名为示范项目。他的创新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玉溪市的法治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红塔区

“他要杀我!”当朱某惊恐地向玉溪市红塔区玉兴司法所求助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危机化解行动立即展开。面对有暴力前科的朱某某持续威胁前妻并扬言杀人的紧急情况,司法所所长冯丽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公安、妇联、社区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多轮多次用心用情劝导,通过6小时高强度调解,成功为朱某申请到人身安全保护令。随后10多天里,调解团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最终使朱某某放下戒备,自愿接受心理治疗。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玉兴街道“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实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凝聚党员力量为老年群体暖心维权

微信图片_20250702164359

“谢谢你,真的太感谢你了。”这是江川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周丽华办理老年人群体法律援助案件的一个缩影。这位育有四个子女的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因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陷入了生活困境。周丽华得知情况后,联合镇村、民政部门多次上门调解,并指派党员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最终促成赡养协议,让老人安享晚年。江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建立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放宽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对行动不便者提供预约上门服务。2025年以来,已为12名老年人成功维权,提供法律咨询30余人次,赡养纠纷调解成功率85%,结案率和满意度均达95%以上,用法治温度托起幸福“夕阳红”。

党建领航聚合力 司法为民谱新篇

澄江

在澄江市司法局,政工室主任代娇用六年时间探索出一条“党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她创新构建四大工作体系:以“党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动“党建+公共法律服务”,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通过“党建 + 普法依法治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依托“党建 + 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她的推动下,澄江市司法局被评为“玉溪市模范机关创建示范单位”,“澄江市先进基层党支部”,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让党旗在司法行政一线高高飘扬。

护湖担当以公证构筑法治屏障

通海

“大哥,我们是通海县公证处的,今天来给您家房子‘留个底’。”通海县公证处公证员解艳芳微笑着递上工作证。近年来,为治理湖水污染,通海县政府启动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但施工可能影响沿线房屋。如何既推进工程,又保障百姓权益?通海县公证处积极主动为施工周边涉及的部分房屋现状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打消老百姓担心今后万一房屋受损坏,索赔无依据的顾虑。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他们放弃休息时间,连续一周每天工作近10小时,为49户居民房屋拍摄上千张照片、录制几十段视频资料,用49份公证书为百姓权益筑起“法律保险箱”。如今,兴蒙乡污水管网顺利铺设,杞麓湖的水更清了。而通海县公证处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用专业与热忱,在法与情之间架起桥梁,让生态治理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法治大喇叭”响彻华宁乡村

华宁

“这个法治故事讲得好,我们听得懂、记得住!”华宁县村民对“法在您身边?每天学法十分钟”栏目赞不绝口。2022年以来,华宁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铭创新利用农村应急广播平台,精心打造这一普法品牌栏目。三年来,他坚持亲自撰写每一期广播稿,用170多个鲜活案例、60余部法律法规,以“田间话”“农家语”开展普法宣传。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1135期196小时,实现“应急广播”变“普法阵地”的华丽转身,让群众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就能学法明理、用法维权,真正打通了普法“最后一公里”。

用心用情让社区矫正工作有“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702171013

“既要管住行为,更要温暖心灵。”这是易门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杨和森的工作信条。2014年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他坚持“法情融合”理念,既严格把好入矫关、监督关,更用心用情开展帮扶。十年来,他带领团队,通过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等方式,帮助矫正对象解开心结、重拾信心。在杨和森看来,社区矫正不仅要让对象“心存敬畏”,更要助其“向阳而生”。该同志先进事迹在云南广播电视台播出。

用“微网格”织就基层治理“平安网”

峨山

在挂职化念镇政法副书记期间,峨山县司法局政工室主任普思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7个村(社区)与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将原有网格细分为233个“微网格”,实现治理触角全覆盖。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分析研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1件,处置信访案件15件。同时组织开展普法宣传13场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新平创新执法监督体系的实践探索

新平

2021年10月,新平县戛洒镇被司法部列为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试点。新平县司法局副局长杨晓娟带领团队创新打造“3+X”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大胆实践,构建起覆盖县乡两级的监督体系。2023年9月,《新平县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在全省率先出台,实现从“一镇”到“一县”的跨越升级。2024年,该创新成果先后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被西南政法大学评为“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平样本”。

司法温度照亮迷途少年归途

元江

“姐姐,我考取了摩托车驾照,还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收到这条微信时,元江县红河司法所所长易秋红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易秋红介绍,“当时他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的时候还未成年,因为初中时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性,学会了抽烟、喝酒、纹身、吸食小麻,后因讲义气帮朋友出头,捅伤他人被判缓刑。经过四年的教育和矫正,看到他的改变我真的很欣慰”。易秋红一直坚持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意识,2024年以来,她带领团队开展未成年人专项走访1456次,举办法治讲座35场,用“法治副校长+知心姐姐”的双重身份,为辖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

来源 | 玉溪市司法局

玉溪市司法局
Copyright 2013-2016 版权所有: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玉溪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04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