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峨山县法律援助机构准确把握所处的地位、方位、定位,坚持“服务民生、聚焦中心、奋力前进”,通过“四个聚焦”工作措施,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促进峨山县法律援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增创新优势,年内峨山县法律援助机构助民维权达五百余万元。
一是聚焦服务民生,推动法律援助内容紧贴群众所需所盼。
目前,峨山县已实现覆盖城乡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8个,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已经实现全覆盖,并在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村(社区)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联络点”,乡镇(街道)、村两级法律援助服务窗口、联络点接受司法所的业务指导、接受退役军人事务站的管理,乡、村两级窗口、联络点做好初审、转交法律援助申请等日常服务工作。与此同时,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拓宽维权通道。
二是聚焦“线上+线下”服务深度共融互通,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触手可及。
落实法律援助“首问负责制”制度,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告知承诺制”“网上申请”等惠民机制,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云南省“智慧法援”等平台,实现法律援助当日办,及时办,以法律援助申请人签署告知承诺书的方式压减证明事项,实现大幅减少申请材料,压缩办事期限,让群众更省事更省时更省心。今年以来,全县共为879名受援人提供援助服务。
三是聚焦中心工作,推动法律援助服务紧跟“绿色钢城”发展大势。
围绕服务峨山县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在“绿色钢城”化念镇设立化念法律服务所,配置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主持调解纠纷、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等活动,并结合“万名律师下乡”活动委派登明律师事务所律师联系化念法律援助工作,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将法律援助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职工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提升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夯实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将钢铁制造业等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围。
四是聚焦科技赋能,推动法律援助事业紧扣时代发展脉搏。
多年来,峨山县通过科技赋能让法律援助服务再提质效。推行“法援+信息化”新模式,已与公、检、法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小问题通过微信群沟通解决”模式,使沟通更顺畅,衔接更有序,办案更高效。
来源 | 峨山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