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坚持“应援尽援,能援优援”原则,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在强化援助服务上下牢功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践行司法行政为民服务初心使命。
一、提档升级,提升“一站式”服务“效度”。优化服务流程。江川区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在服务大厅设立法律援助和值班律师2个窗口,安排3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接待咨询,在七个乡镇(街道)、总工会、律所等设立1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配备智慧法律服务机器人75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实现法律援助精准、有效覆盖。开辟“绿色通道”。树立“最多跑一次,一次就解决”的理念,值班律师全面了解来访群众的诉求困难,制定“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做到一事一记、一问题一举措,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天受理、当天审批、优先指派,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行动不便的,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最大限度节省时间、精力成本。
二、架“连心桥”,增添暖心服务“温度”。聚焦群众切身“小问题”,延伸服务触角。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秉持热心、耐心、尊重的服务原则,热情接待来访群众,从群众反映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劳务纠纷、财产损失等“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入手,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引导其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解决,不因事小、事难而应付推诿,积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其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聚焦特殊群体,提供特别关爱。坚持做好病、残、孤、老、未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开展“法律援助阳光助残”行动,为6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为7名因工伤纠纷引发矛盾的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帮助16名被拖欠工资的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7万余元;关心关爱老年群体,为8名因赡养引发纠纷的老年人提供援调,“法理+情理”对其子女进行教育,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涉诉案件的调解,为37名未成年人指派援助律师进行辩护,在援助中纠正偏航。
三、“法律援助+”,加强矛盾化解“力度”。“法律援助+业务培训”,在技能提升上见成效。将玉溪市级18个律所44名在册律师,江川2个律所9名律师、3个基层法律服务所5名法律工作者全部纳入法律援助人才库,选拔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不定期对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明白人”就法律援助的内涵、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解读,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提升援助人员的综合素养,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上见成效。积极探索援调对接机制,聚焦基层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发挥好13个基层法律服务站的调解、普法作用,重点化解一批重大矛盾纠纷,对一些长久纠纷案、重点信访案、欠薪案等,主动邀请法律援助员、“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努力将矛盾“以大化小”,化解在源头、处置在基层,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四、加强普法宣传,拓展全员知晓“广度”。“拓渠道”,厚实普法内容。灵活用好“线上”“线下”双渠道,变“被动式”坐等咨询为“主动式”普法宣传。利用乡镇赶集日、集中宣传日,普法进企业、进社区“四进”等契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多种渠道,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多种法律宣传。截至目前,开展“法援惠民生”宣传1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册750册,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人65人次;引导群众通过12348网络平台及服务热线开展申请援助、政策咨询,实现“线上办”“随时办”,今年以来,受理来电咨询6件、来访80件155人次。“强联动”,凝聚多方力量。加强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动,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法律咨询、申请受理等一站式服务;注重与团妇联、残联、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辐射面,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面、普及率。
文图来源 | 江川区法律援助中心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