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司法局
关注玉溪法宣在线微信
国务院 互联网+督查
峨山县司法局法治赋能融合共治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
2025-05-12

峨山县司法局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玉溪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1+5+N”工作体系,以“法治护航、服务下沉、多元共治”为工作主线,将司法行政职能深度融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积极响应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构建“法治引领、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着力推动形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全周期”法治服务保障、“智能化”风险防控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一、构建“双融合”治理体系

一是职能融合,推动服务集成化。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专区,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职能,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办理”的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共提供法律咨询17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6件,司法确认案件67件。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塔甸司法所全体人员已顺利入驻塔甸镇综治中心,全面展开各项日常工作。其他司法所则每日选派一名工作人员前往乡镇综治中心,与派出所、信访办等部门紧密协同办公,构建起“信息互通、问题共商、处置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了矛盾纠纷的“联防联调”。村级综治中心依托“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副村长”队伍,积极开展“院坝普法”和“田间调解”工作。2024年调解纠纷565件,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3起。

二是资源融合,实现治理协同化。构建“综治中心+司法所+N”联动机制,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资源,组建“1+5+N”模式的矛盾纠纷调解专业团队。今年以来,基层司法所联合派出所、综治、信访等部门,共受理较大疑难纠纷案件18件,其中14件已圆满解决。双江街道历经十年经济纷争,凭借“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高效运作,仅用14天便成功化解了难题。局机关积极选派精干力量充实基层综治工作,派遣1名业务骨干赴练江社区担任综治专员,选派1名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至县综治中心参与专项治理,安排1名班子成员挂职化念镇专职副书记,并派出21名干部职工担任小街街道、岔河乡各村(社区)法治副村长,深度参与乡镇综治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

二、打造“四个一”品牌矩阵

一是“一品牌调解室”树立标杆。培育“鲁大爹”“谢成明”等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推行“彝语调解”“乡贤调解”等特色调解模式。全国模范调解员普卫森自2009年投身调解工作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被誉为基层矛盾纠纷的“终结者”和群众的“贴心人”。岔河乡文山村委会等8个村(社区)成功创建“无讼村”,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树立了基层调解工作的标杆。

二是“一站式普法”深入人心。组建“普法讲师团、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三支专业队伍,今年以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30场次,覆盖群众达8000余人次。精心制作普法短视频《讨薪记》。结合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积极组织“法律进社区”和“法治讲座”等活动10次,覆盖群众达3000余人次,持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

三是“全链条服务”护航民生。已成功建设7个规范化司法所,全面实现行政复议受理“半小时服务圈”。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协调机制”,共有78个村(社区)参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工作。司法所与综治中心协同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教育帮扶活动,切实落实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各项措施。今年截至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率为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一张网防控”筑牢底线。今年以来,针对“五类重点人群”开展了入户走访工作,累计走访14户,并建立了“多对一”帮扶台账。同时,积极与公安、民政等部门协作,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依托“智慧矫正中心”,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定位和心理评估的全面覆盖。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等特定群体,严格执行“必接必送”“一人一策”“一人一档”的动态管理模式。各司法所与综治中心紧密配合,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及就业服务工作,累计服务22人次,有效降低了社会风险隐患。

在下步工作中,峨山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法治+治理”的融合模式,聚焦“三个提升”目标,即:提升法治服务的精准度、增强矛盾化解的时效性、提高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着力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典范,奋力推进“平安峨山”向“法治峨山”的全面转型升级。

来源 | 峨山县司法局

玉溪市司法局
Copyright 2013-2016 版权所有: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玉溪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制作单位:玉溪网 滇ICP备100004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