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终期评估验收年。华宁县“八五”普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升公民法律素质为重点,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县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强领导、压实责任;锚定目标,聚焦重点;完善机制,细化措施;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强化考核,务求实效,我县“八五”普法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平安华宁、法治华宁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不断加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及党纪法规学习,国家工作人员述法制度得到有效实施,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和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通过健全单位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规范执法办案程序,聚焦立案、法制审核、处罚决定集体审议等关键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群众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大家开始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武器,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基本形成。
四是普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组建由44家单位48人组成的“八五”普法宣讲团,成立由80人组成的“云小普”华宁普法志愿队、5支基层普法工作队员共1979人,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823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75户,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法治副村长”、“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盘溪镇东升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金丽云荣获云南省“普法强基·云南百佳十优法律明白人”称号。
五是普法创新取得新突破。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深入推动“互联网+普法”,利用各类新媒体开展“以案释法”,有效拓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探索创新“菜单式”普法,进一步了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乡镇(街道)、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创作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普法案例小视频,花灯歌舞等法治文化产品,通过寓教于乐,群众易于接受的草帽普法、小雨伞普法等方式开展宣传,切实增强普法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
六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打造“休闲型”“教育型”“服务型”普法阵地共16个,其中县级法治文化公园1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公园1个、盘溪镇法治文化阵地1个、华溪社区、东升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各1个、普法驿站6个、法治文化墙5个,村(社区)法治宣传栏80块。建设“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6个和“法律明白人”个人工作室1个。
七是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累计创建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共3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21个、县级7个,创建率达45.3%。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充分发挥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示范引领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八是保障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八五”普法的深入贯彻实施,推进重点领域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将普法贯穿于执法、司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全过程、各方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华宁县公安局被列为省级“八五”普法中期表扬单位。市对县法治建设成效考评华宁连续四年位列优秀等次。
(华宁县司法局 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