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科普月活动的浓厚氛围中,近日,峨山县司法局双江司法所创新普法方式,组织36名社区矫正对象走进猊江社区,参与由县科协与双江街道猊江社区联合举办的“科技+法治”特色活动,让矫正教育在趣味科普与实用法律知识的双重熏陶下实现“双向赋能”。
微型科技馆中的“沉浸式科普体验”
“双手紧贴电极板,灯泡竟然真的亮了起来!”“这台机器下棋太厉害了,我才走了几步就败下阵来!”在猊江社区微型科技馆内,社区矫正对象们围绕着一个个互动展项,有的动手操作,有的轻声讨论,现场既热闹又洋溢着浓厚的探索氛围。与传统大型科技馆的宏大规模不同,这里的“微型科技馆”以其小巧精致的展陈设计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科学内容为亮点,涵盖了物理实验、智能互动、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导电物理实验区,大家通过触摸电极板和连接电路模块,直观地感受电流传导的原理;在人机象棋互动区,有人不甘示弱地与智能象棋机器人反复对弈,在胜负之间揣摩策略;而在乐器互动区,无需专业技巧,只需挥手感应即可“演奏”出悦耳的旋律,不少人情不自禁地随着节奏轻轻哼唱。这些新颖的体验形式,不仅让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有效缩短了大家与科技之间的距离。
“以前总以为科普知识仅限于课本,没想到亲自操作竟然如此有趣。刚才终于弄懂了不同材质导电效果差异的原因,还意外地赢了机器人一局象棋!”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新发现。工作人员表示,选择微型科技馆作为活动的首站,正是看中了其“可触摸、能互动”的独特优势。这不仅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科学的魅力,也为接下来的法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法治讲座中的“民生守护指南”
参观结束后,双江司法所立即开展了“普法护航民生·法律点亮未来”的主题讲座。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需求和法律认知特点,讲座摒弃了枯燥的法条宣讲模式,紧扣科普月“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核心主题,聚焦“邻里纠纷调解”“防范电信诈骗”“劳动权益保障”等民生热点议题,通过真实案例的生动剖析,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相关法律知识点。
“在求职过程中,若遇到‘押金’要求,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司法所工作人员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面临的就业和生活难题,提供了切实的法律建议,并现场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众多社区矫正对象纷纷表示,此类讲座既“贴近实际、实用”,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法律知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此次“科技+法治”的创新活动,标志着双江司法所在探索社区矫正教育新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下一步,司法所将依托关键节点,推出一系列形式创新、内容实用的教育活动,以助力社区矫正对象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并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来源 | 峨山县司法局 罗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