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溪中心城区的高新区,有这样一个身影不时穿梭在车流中:挺直的身板,白色警帽帽檐下几撮银发尤为显眼。
他叫吴家明,是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今年42岁,在交警岗位上已走过了十九个春秋。
初心
吴家明清楚地记得,他到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报到的时间是1999年。那一年,他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成为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三中队的一名交通警察。
当时,三中队是一个新成立的中队,主要负责高新区片区。为了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吴家明工作之余熟读、熟记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苦练交通指挥手势,工作中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注意观察学习老同志在实际交通管理中的经验。
短短一个月,他就已经能规范、娴熟地指挥交通,在一堆“新兵蛋子”里脱颖而出。
那一年年底,中国警察制服换装,颜色从橄榄绿变成藏青色,为做好新警察制服的宣传和展示,玉溪市公安局特意挑选一批工作作风好和素质形象佳的民警组成展示队,吴家明被选入其中。
在面向全市的新制服展示中他没出一丝差错,身姿挺拔,亮出了警察风采、亮出了警察的威严。
华发早生
2003年,吴家明主动要求调到交通事故处理中队,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一待就是十一年。十一年来,他处理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4000多起,无一起投诉、无一起积案、无一起退侦,案件质量考核年年优异,在省、市交通事故处理大比武中均取得良好成绩。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队,一头银发让吴家明出了名。常常有人问:“家明,你年纪轻轻,头发怎么白成那样?”他说:“因为我的心不够宽,处理每一起交通事故现场力求完备,处理现场回来脑子里总是要把事故的各种情况想一遍,看看现场勘察有没有什么疏漏,当事人的情况有没有落实,哪些证人证言和证据还需要取证等,晚上经常搞得自己睡不好,久而久之头发就白了。哎!没办法,谁叫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呢。”
令吴家明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玉兴路发生的一起车祸。2005年8月的一个凌晨,玉兴路一KTV门口发生一辆轿车和人群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在凌晨1点,吴家明和同事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发现受伤的有四五人,其中一名伤者伤势比较严重,他们马上协助120急救人员救助伤者,并控制住肇事车辆驾驶人。
随后,吴家明和同事对事故现场展开仔细勘察,事故发生在非机动车道内,肇事车辆在现场未留下任何制动痕迹且是从后面撞击人群。吴家明立即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勘察完现场,吴家明和同事赶到医院了解伤者情况,得知一名伤者已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其余伤者描述,事故发生前,双方当事人发生过冲突,这一情况与吴家明之前的猜测、现场勘察中存在的疑问吻合。
根据吴家明调查到的情况,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锁定调查方向,对案件当事人、证人进行取证调查固定证据,经过十个小时连续奋战,基本确定这是一起涉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的案件,案件移交红塔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处理。
像这样熬更打夜地做事,在吴家明十一年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已是家常便饭。
继续前行
2014年,吴家明从交通事故处理中队调整到路勤中队工作,回到了路面执勤岗位,依然负责高新区的交通秩序管理。
2016年,中心城区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红塔大道污水处理工程和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封路施工,直属大队全体民警进入“超长待机”模式,把所有时候都当成高峰期来应对。每天早上7点,吴家明准时到岗开始疏导车辆,巡视红塔大道通行路面情况,两班倒直到晚上11点。漫天灰尘送了他一身“灰甲”,巨大的施工噪声练就了他的“大嗓门”,一天下来虽然精疲力尽,但只要不堵车、不让市民上班上学迟到就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路面执勤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今年3月5日下午2时,吴家明在岗点执守高峰,突然对讲机响起了协勤的呼叫:“大广场路口发生伤人案件,要求支援。”吴家明火速驾车赶到现场,看到一名年轻人腹部中刀坐在路中间,旁边有很多围观群众,一片乱糟糟的。看到行凶者还在现场,他与协警立即控制住行凶者。交警立即采取现场警戒,保护现场,疏散围观群众,疏导周边交通,协助120急救人员救助伤者,协助派出所民警调查勘查。
“做交警,最重要的是一股韧劲。”吴家明如此概括自己的交警生涯。
他说:“我不会讲漂亮话,但我始终牢记入警誓言,我想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 (陈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