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政法园地 >> 政法风采
特警反扒在行动
2019-08-21 18:07:44

人堆里巡查

人堆里巡查

他们每天活动在菜市场、商场等地。哪里人员拥挤,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闹市区的“路人甲”“隐身者”,他们是红塔巡特警反扒中队队员。

□  曹丽梅  文/图

鲜为人知的巡特警反扒队伍

为有效压减、遏制玉溪中心城区治安重点部位的扒(盗)窃案件,红塔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从100余名特警队员中挑选出12人,于2018年5月成立反扒中队,专门承担反扒工作。反扒中队组建以来,在社会各级的支持下,工作成效明显:先后抓获扒窃嫌疑人30余名、逃犯8名、诈骗嫌疑人2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

反扒中队的“领头雁”

提到反扒中队,不得不说反扒中队的“领头雁”——业伟。今年41岁的业伟,是巡特警大队的副大队长,负责特殊、重大、紧急案(事)件处置,是队里有名的“拼命三郎”,平时做事雷厉风行,舍得拼、舍得苦,是队里的工作标杆。反扒中队成立后,业伟身兼多职,除了协助大队长完成相关任务外,还要带领反扒中队开展工作。在同事和家人眼中,业伟总是奔忙于工作中,有时在队上一待就是一两个星期。不值班的情况下,他都是带着反扒队员,天不亮出发,深夜才归队,战斗在街头巷尾。

早出晚归已成习惯

每天天不亮,反扒队员就从大队出发,分赴各个菜市场、闹市区,结合不同时段的治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扒工作。他们或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哪里人群拥挤就往哪里凑,哪里案件多发就守在哪里,一日两餐只能就近买盒饭吃。吃饭期间不能离开工作区域,大家就找个稍微凉快的地方“忙里偷闲”,一边吃饭一边伸伸腿,享受片刻舒适。但这个时候,所有反扒队员仍要保持警惕,眼睛不能离开人群。

反扒队员的工作地点随治安特点变换,上午还在这里,下午就可能转移到另外一处。有时,他们要走数万步进行长时间跟踪;有时,必须死死守住某个点,克服所有困难坚决完成任务。每天,天不亮出发,深夜才能归队。“你下班,小偷不下班,工作时间根据警情需要,所以到点不能下班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业伟说。

人堆里仔细辨别扒手

每天上午,是玉溪中心城区各菜市场人员集中高峰期,也是扒手出没的高峰区。当然,有扒手的地方,就有反扒队员,中心城区大大小小的菜市场几乎都有反扒队员在不间断巡查、蹲守。

“周末、节假日人更多。”业伟说。那天,他和其他两名队员的“责任田”是葫芦园菜市场,业伟安排队员“那边转转”,身着便装的他,习惯地背着手,从另一边走进菜市场。

反扒队员在不同的菜摊前挤进挤出,偶尔也买上几把小油菜、菠菜,看上去是普通的买菜群众,但这些都是隐蔽的需要。民警反扒,扒手也在暗中观察周边的情况,一旦嗅到异样气息,立即警觉地散开,以逃避打击。作为菜市场里最活跃的反扒便衣,为了隐蔽身份,反扒队员需每天变换不同的服饰、搭档并交叉轮换工作区域。为了防范案件,反扒队员每天上午都要在菜市场里走上万步。大大的菜市场,他们上上下下巡查,走完这条街走下一条街,刚从这个菜摊出来,又挤进另一个菜摊,观察人堆里的情况,从人堆里辨别可疑人员。业伟说:“扒手有个特点,他不买菜,就在菜市场上上下下逛,别人买菜眼睛是盯着菜,贼不看菜,就盯着别人的衣服口袋看,发现这样的人就要注意!”

反扒不仅要多巡查,还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寻找更多的线索。反扒队员会挑几家“老字号”店铺,走进店里和店主拉拉家常。这些“老字号”店主一般在菜市场待的时间长,情况也比较熟悉,知道哪天菜市场来了什么可疑的人、小偷一般喜欢在哪里下手,这些信息对反扒工作极为重要。

菜市场就是反扒队员的“责任田”,队员带着任务和压力去巡查,走几圈下来,人流量多少、有没有可疑人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时间,反扒队员不得随意离开岗位。有一次,业伟正跟踪一名惯偷,此人多次准备下手,都因时机不成熟放弃,但贼心不死,随时寻找作案时机。节骨眼上,业伟手机响了,原来是女儿所在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生病了。业伟所在位置正好离幼儿园不远,但他想都没想就打电话给妻子,再一次把家里的事“扔”给了妻子。

长期在外吃盒饭且吃饭时间不固定,对肠胃有伤害,每个反扒队员的口袋里都备有肠胃药。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守好“责任田”,所有反扒队员克服种种干扰,与违法人员斗智斗勇,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承担反扒工作,反扒队员还是巡特警大队机动备勤处置力量,随时得做好各种紧急、重要警务工作的增援、联动处置准备,一旦接到命令,得立即就近处置或按要求赶到指定位置集合。组建以来,反扒中队共开展警情协助处置102起,抓获全国、全省在逃犯8名、手机诈骗嫌疑人2名。“除了在几个固定点反扒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兼顾医院、商场、公交车(站)等案件多发部位的反扒工作,工作量比较大。”业伟说。反扒,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闹市“路人甲”  特警中的“反扒高手”

“中午,随着人流量的变化,反扒的重心也有所转移。”业伟介绍说。新兴路、人民路等老城区,总有反扒队员的身影,他们双眼不时扫向身边行人,随时关注着可能伸出的“第三只手”。

老城区商铺多,人流量大,扒手多。一些经营者说,商铺本小利薄,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小偷小摸的人,今天来偷走一把发卡,明天来偷走两根项链,虽然每次丢的东西都不是很值钱,但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在反扒队员眼里,案件虽然涉及金额不同,但并没有“大案”“小案”之分。小偷小摸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社会风气,反扒的目的就是抓小偷,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盛夏的中午,连续工作数小时的反扒队员个个汗流浃背,但没有一名队员跑进有空调的商店偷闲。“如果民警也嫌热休息了,小偷就该猖狂了。”业伟说。为了防止中暑,反扒队员都随身备着“清凉膏”“万金油”,又热又困的时候,就往太阳穴抹一抹,提提神接着干。在闹市开展反扒工作,考验反扒队员的毅力和责任心,他们需要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辨别和发现可疑人员,选择最佳时机实施抓捕。遇到“惯偷”“老手”,跟上大半天,把中心城区绕个遍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反扒队员正准备买水喝,突然发现一名可疑人员,几人水也顾不上买就跟了上去,走了好几条街,直到把人抓住,才冲进路边小卖部买了好几瓶水一口气喝光,引得老板不解地问:“你们是有多渴啊!”

“别看反扒对付的都是些小偷小摸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这也是反扒中队要求每一名队员注意安全的原因。”有着丰富反扒经验的业伟说,“每一名扒手的口袋、帽子或是手里拿着的报纸团里,都可能藏着对抗的工具,队员不可能预知他会做出怎样的剧烈反抗,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队员时刻保持警惕,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厌战情绪。”

一直参与反扒的队员小龚说,自己先后与同事抓获扒手10多名,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得到群众认可,自己觉得很满足。有一次,一名网友将反扒队员抓小偷的视频传到网上,立刻引来大批网友点赞,称“特警厉害,几下就把小偷制伏了”,反扒中队也在一次次实战中提升了能力。去年12月中旬,玉溪某医院连续发生笔记本电脑被盗案件,反扒中队经过细致研判和周密布控,于今年1月13日17时40分,在红塔区菜园街一快餐店内将嫌疑人杨某某抓获,迅速破案,及时消除了治安隐患。

夜市“隐身者”  扒手的“克星”

夜幕降临,老城区、淘宝街夜市热闹非凡。对于从天不亮就忙到天黑的反扒队员来说,这个时段,恰恰是最辛苦、最考验的时段。累和困像一对顽皮的姐妹相约而至,大家已是浑身酸疼。蚊虫也开始肆无忌惮,在那些蹲在暗处的队员的脸上、手上、脚上不客气地留下大包小包,但每一名队员思想上的那根弦都不敢放松。有一次,在珊瑚路淘宝街,一名扒手借着夜色掩护盗窃市民口袋里的手机,被反扒队员及时发现逮了个正着。敏捷的身手让现场群众报以热烈掌声。对扒手来说,这些夜市的“隐身者”,是他们的“克星”。

“天下无贼”是很多反扒队员的梦想。为了打击整治扒窃活动,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在玉溪中心城区的街头巷尾与违法人员斗智斗勇。

他们是“幕后英雄”,因为工作性质特殊,采访中甚至不能露脸。“反扒中队”是他们的集体代号,顶着晨光出发,伴着星星归队,当群众需要时,他们在身边。

编辑:李海燕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