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朱光强守护着川流不息的“路”。
儿子朱正勇守护着烟火人间的“家”。
□ 通讯员 苏献东 文/图
在车流喧嚣的乡镇道路上,在万家灯火的社区深巷中,两抹藏蓝身影被同一份职责召唤,又被同一份亲情牵系。
父亲朱光强,是坚守十字路口十余载的交警辅警,指挥道路交通是他日复一日的无声乐章;儿子朱正勇,则是派出所里风风火火的新锐辅警,守护社区安宁是他的日常。生活里血脉相连,执勤时并肩作战,他们用忠诚在平凡岗位上守护着辖区平安。
十字路口:
父亲朱光强的十余载坚守
清晨,新平县漠沙镇群众尚未完全苏醒,朱光强已站在他守护了10多年的交通岗。冬日的寒风如刀,夏日的骄阳似火,四季轮转从未撼动他的身影。十余载光阴于他而言,是无数个拂晓与黄昏的交替,是信号灯红绿黄变换,是渐渐染白的双鬓和刻深的皱纹。
2024年12月的一天,朱光强和同事在夜间巡逻中,发现一辆摩托车倒在路上,不远处躺着一名男子。朱光强立即停车上前查看,并试图唤醒男子,但男子毫无反应。情急之下,朱光强拨打120求助。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朱光强细心陪护该男子,并在路上设置警戒区。医护人员到达后,通过抢救,该男子成功获救。
今年2月12日,漠沙镇花街节,人流如潮。在路口执勤的朱光强忽然听到孩童哭声,转头一看,发现一个小孩独自站在路边哭泣,疑似走失。朱光强立即上前询问,从小孩支支吾吾的话语中得知,原来小孩找不到家人了。待小孩情绪稳定后,朱光强从小孩口中得知其家人电话号码,并联系上了小孩家属。
类似的温情场景,朱光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作为一线交警辅警,朱光强不仅是“活路标”,更是群众危难之际的“贴心人”。
片警的脚步:
儿子朱正勇的社区“陀螺”人生
离父亲岗位50公里的水塘镇,儿子朱正勇的“战场”在社区纵横交错的街巷里。作为派出所新锐辅警,他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调解邻里纠纷、处理家长里短、排查安全隐患、开展日常巡逻,用脚步丈量辖区的每一寸土地。他深知,父亲在车流中守护的是“路”的畅通,而自己奔波于楼宇之间,守护的是“家”的安宁。
“父亲的每个举动都激励着我,让我更好地服务群众。”朱正勇说。
6月19日,水塘镇辖区一烧烤店煤气罐突然着火,水塘派出所民辅警迅速疏散周边群众。此时有群众称,隔壁3楼有位老人因腿脚不便还在家里。朱正勇不顾安危,迅速跑到3楼将老人背下楼,带至安全地带。
7月7日,朱正勇和同事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时,得知一群众家中两位老人身份证、社保卡等证件不慎丢失,朱正勇立即和户籍室民辅警对接。户籍室民辅警上门服务,为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采集到合格的身份证照片。
水塘镇是柑橘产业、生猪交易大镇,经济发展较快。作为派出所辅警,朱正勇经常和同事深入红白喜事场所开展法治宣传。一次,朱正勇在酒席上,用本地方言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赢得全场群众阵阵掌声。
餐桌上的“交接班”:
两代辅警的守护传承
对朱光强、朱正勇父子而言,能在家里一起吃顿饭是件奢侈的事,但这也是他们最特别的“交接班”点。热气腾腾的饭菜旁,话题总离不开彼此的工作。父亲会分享路口遇到的新状况、新奇事,儿子则讲述社区里的新问题、新感悟。方寸之地,是经验与热忱的碰撞场,也是两代辅警精神的无声传承。
“爸,最近有没有不听指挥硬闯的,您的嗓子是不是喊哑了,有没有被气坏?”朱正勇心疼地问。
朱光强摆摆手,淡然一笑:“有什么可气的,讲道理、讲规矩,一次不听就多说几次。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图的就是大家平安顺当!”朴素的信念,如种子般深植朱正勇心田。
一次,朱正勇被群众误解情绪低落,电话那头的父亲没有过多言语,只是轻声地说:“受点委屈怕什么,只要问心无愧。”
父亲眼中那份历经风雨后的坚毅与澄澈,成了帮助朱正勇穿越迷雾的灯塔。
战友同行:
血脉亲情在使命中淬炼升华
特殊的工作岗位,注定常常与节假日无休相连。万家团圆的灯火,映照着父子俩在路口和社区奔忙的身影。
去年除夕,朱正勇在返家途中,特意绕到父亲执勤的路口。远远地,他望见父亲在寒风中挺立的身姿,如一座沉默的山峦。他默默停车,快步上前,和在寒风中的父亲寒暄。那一刻,无需太多的言语,朱光强眼中闪过微光,用力点点头,所有疲惫仿佛被这温情瞬间驱散。血脉亲情,在使命的熔炉里淬炼出深沉的光华。
朱光强和朱正勇是辅警队伍中平凡而坚韧的一员,他们身上那份“为民守护”的朴素初心炽热滚烫。父亲守护着川流不息的“路”,儿子守护着烟火人间的“家”,这路与家,正是这无数平凡守护者用脚步丈量出的安宁。
来源:玉溪日报 2025-08-07 A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