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上下求索,70年沧桑历练,造就了今日国富民强的新中国。这背后,是一代代追梦人的不懈奋斗,他们用青春与汗水,谱写了一章章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当我们回望这70年岁月时,会发现有这么一群法院人,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从当初的“老法院”到现在的新审判大楼,记录了红塔区人民法院的变迁,更承载了一代代法院人奋斗的足迹。
还记得当年的立案大厅吗?狭窄阴暗,设施老旧,却承担着全区管辖案件的立案审查和法律咨询等工作。那时,接待、立案都完全依赖人力,繁重的工作仅靠寥寥几人完成。面对熙熙攘攘的大厅,前辈们始终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当事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平凡的坚守、默默的奉献,是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
70年的风风雨雨中,变化的是办案方式和办公环境,不变的是法院人肩负的使命——为民,是不变的初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我们用忠诚和奉献维护着平安和谐,用热血和青春铸造着公平正义,谱写了司法为民的新篇章!
现在,当你走进红塔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设施先进、温馨而不失庄严的诉讼服务大厅,以及那群以微笑迎接当事人的立案庭干警。诉讼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始终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工作原则,开展“亲民式”诉讼服务,有效整合立案登记、执行事务、信访接待、查档调阅等25项功能,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综合性诉讼服务,成为红塔区人民法院联系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审判的重要窗口。
诉讼服务中心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当事人。在这里,没有法庭上的庄严肃穆,也没有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更没有决定是非对错的一纸裁决;在这里,更多的是家长里短的熙熙攘攘,是纷纷扰扰的人间烟火,是对每一位来访群众的耐心倾听和热情解答。
还记得刚到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的时候,由于业务不熟练,面对来访当事人,我竟不知道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看着他们充满希望的眼神,听着他们问询的言语,我深深地感到愧疚,懊恼自己因工作经验不足而无法给他们满意的答复。身边的前辈看出了我的窘迫,安慰我,耐心地告诉我处理类似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应答当事人的诉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诉讼服务中心的同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帮助着我,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现在的我已经能够熟练解答来访当事人的问题,成为一名窗口“立案小兵”了。
看着当事人对我们的解答露出满意的笑容、竖起了大拇指,看着当事人因纠纷而变得焦躁的心境在我们的劝导下慢慢平复,看着一个个问题被我们解决、一个个纠纷被我们化解,那一刻,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不仅要有处事不惊的个人修养,还要有全面扎实的业务知识,否则就做不好法院的名片,成不了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我们平常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人民群众的情感。
诉讼服务中心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多渠道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兑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同事们在致力于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树立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高效便捷”的良好形象。各项诉讼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亮点纷呈,取得全方位、突破性、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省、市、区“先进集体”“信访先进单位”“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诉讼服务中心”,成为法院工作亮眼的名片之一。作为诉讼服务中心的一员,我为这样的集体而感到骄傲。
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我们都有一份公平正义的理想情怀。当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就坚定了对法律的敬仰、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共和国的忠诚。让我们怀着当年的初心,就像前辈们那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伟大事业中,既为曾经的青春喝彩,更为当下的青春点赞!将青春融进祖国的法治建设,在共和国法治的星河里,成为那永远闪光的一颗星,在共和国辉煌事业的长河里,成为奔腾不息的那片浪花! (红塔区人民法院 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