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十街人,根在这里
想为家乡父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黄长忠说道
2023年底
玉溪市易门县公安局
治安管理大队教导员黄长忠
主动申请调整岗位
回到偏远山区的老家十街彝族乡
担任一名最基层的社区民警
大家眼里的“逆向”选择
成为了黄长忠人生下半场最动人的注脚
易门县十街彝族乡
是少数民族聚集的乡镇
面积49.42平方公里
有4个村委会、25个自然村
1875户、5348名群众
“教导员”变“村警”
从县公安局打击犯罪的“中枢”,到乡野奔走服务的“末梢”,黄长忠的角色转换,绝非易事。十街彝族乡98%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铁律,民警的作息时间与群众的生活节奏不同轨。
“坐在办公室,永远听不到最真实的心跳。”
于是,他做出了第一个关键调整:把“时钟”拨向乡亲们的生物钟。中午11点到下午3点,烈日当空,别人午休,他穿梭在蒸腾的田埂上;傍晚6点到晚上10点,万家灯火,饭香弥漫,他叩响一家家村民的大门。
“乡亲们晌午休息、吃饭的空档,就是我工作的‘黄金档’!”老黄说。汗水浸透警服,手电划破夜色,这“错时”的坚守,是他融入乡土的第一步。
效果是实实在在的,“活地图”炼成了。一年多“错时”走访,辖区在家农户全走遍,外出务工电话全打通。乡亲们说:“村里事,问老黄,门儿清!”
“社区日记”写厚了:几本翻得卷边的笔记本,记满了家长里短、隐患苗头、信息变动。张家添了新丁,李家盖了新房,哪段路灯不亮,哪户老人需要关照......点滴细节,汇成守护平安的“数据库”。
“3456”密码
激活山乡治理“一池春水”
黄长忠将丰富的治安管理经验与对家乡的深刻理解相融合,创造性地提炼出“3456”工作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十街彝族乡焕发出蓬勃生机。
这套工作法的核心是用系统性思维,解构复杂问题,实现精准治理。
“3456”工作法“三清”筑基,明察秋毫。清人员信息、清重点动态、清风险隐患。这“三清”,为精准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类”普法,润物无声。育骨干(培养村组“法律明白人”)、盯场所(分群体讲法律知识)、抓重点、强联动。
“五项”管控,织密天网。定期研判、日常排查、联合攻坚、包保稳控、分层定责。
“六项”服务,枝叶关情。护农安(指导农户安全防范)、查隐患(每月上门服务重点单位)、暖“心”家(关爱困难家庭)、解“心”结(对化解纠纷定期回访)、急响应(群众求助随叫随到)、优服务(户籍窗口推出上门办、延时办、绿色通道)。
这套“密码”的威力是显著的,2023年到现在保持“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影响稳定事件”的平安纪录。
“有事找黄警官”
是最直接的承诺
一碗水端平的“公平秤”。调解矛盾,最怕“和稀泥”!责任划不清,后患无穷。这是老黄的铁律。张家和李家宅基地纠纷多年,他搬出土地证、走访老邻居,把界址、责任理得清清楚楚,双方心服口服。公正,是赢得信任的基石,群众信他,因为知道“老黄办事,公道!”
老黄善于沟通协调。当得知乡亲们想要“民警公示牌”方便联系,他积极争取,2000块公示牌贴遍大街小巷,“有事找黄警官”成为最直接的承诺。
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办证,为赶集乡亲延时服务,为中高考生开设绿色通道…他把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暖一公里”。一位高考生家长感激道:“黄警官周末专门跑来所里值守,娃儿能安心考试了,太感谢!”
黄长忠的故事,是关于选择、坚守与智慧的故事。
守护乡土平安
没有捷径
唯有脚沾泥土
心贴群众
来源:易门县委政法委、玉溪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