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审现场据理力争。
“每当加完班走出办公楼,看见闪耀的检徽与远处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我就感到无比自豪。这安宁祥和的景象背后,也有我们检察人员的一份努力。”玉溪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范青青如是说。十四年来,这位人民检察官用专业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检察故事。
攻坚克难:办理全省首例自媒体洗钱案
2023年2月,范青青接到了云南省首例利用自媒体平台洗钱案的公诉任务。面对这起案情复杂的新型案件,她坦言:“压力前所未有,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经过细致审查,她带领团队梳理出完整的犯罪链条:2022年2月至5月间,徐某利用自媒体账号接收被骗资金584万余元,通过组织他人低价打赏300余名网络主播回笼资金,再以购买虚拟货币形式将资金转移至境外。范青青回忆:“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分析上万条交易记录,最终追加犯罪金额1100万元,追加起诉1名犯罪嫌疑人。”
在办案过程中,范青青创新采取分层处理策略,推动6名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主动赔偿受害人22万余元。庭审结束后,第一被告人的辩护律师由衷赞叹:“公诉人对案件的熟悉程度令我佩服。”最终,徐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情法交融:妥善化解矛盾促和谐
“基层检察院是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每一起‘小案’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的是几个家庭的幸福。”范青青始终这样认为。
刚参加工作时承办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令她记忆犹新。该案因被害人死亡与事故发生存在10多个小时的“空档期”,导致嫌疑人拒不赔偿,双方矛盾激化。为了查明事实,她带着资料连续数日向法医请教。“面对血淋淋的尸检照片,每次直视都让我头皮发麻,但我告诉自己岗位所在,职责所在,绝不能退却。”范青青说。
更艰难的是说服犯罪嫌疑人。她先后往返嫌疑人家10余次,从最初被拒门外到最终获得信任。嫌疑人最终表示:“检察官,就冲你们一次又一次来找我,我信你,这钱我赔!”当调解协议落下红色手印时,范青青深刻体会到:“法治不仅存在于公诉席上,更存在于寻常百姓家中。”
司法为民: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当事人可能接受不了对他不利的起诉和指控,但至少应该让他读得清楚、看得明白,检察官起诉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和原因。”范青青在办案中始终坚守这一原则。
十四年来,范青青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在办案时总会与当事人聊聊案件之外的事情,了解案件背后的故事。她坚信,办案是最好的普法名片,必须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
在范青青看来,刑事检察担负着“为生者权,替死者言”的神圣使命。无论是侵财案件、伤害案件还是命案,作为国家公诉人,她都不想让任何一件案件蒙尘。“无论多少年,都应该给当事人一个交代!”这是她始终坚守的承诺。
谈及检察官的使命,范青青说:“我们每一位玉溪检察干警,都将永葆对检察工作的忠诚热爱,让每一个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感受到尊严、看得见公正、等得到希望。”
在检徽的照耀下,在万家灯火的见证中,范青青和同事们继续在法治道路上坚定前行,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检察官的为民情怀。
来源:玉溪日报 2025-11-13 A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