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云南省玉溪市曾面临“主体各自为阵、力量分散”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玉溪市创新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智慧赋能、多元整合、网格治理三大路径,系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截至目前,玉溪全市建成1个市级、9个县级、75个乡级和717个村级综治中心,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969件,化解率达88.23%。
今年1月至9月,玉溪市刑事案件数、治安案件数、涉未成年人犯罪数、信访总量同比实现“四下降”,展现出社会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智慧赋能:“云综治”平台打通信息壁垒
“这笔账拖了十年,今天必须算清楚!”在峨山县双江街道,一起因企业资产股权转让引发的经济矛盾,涉及税费、场地租赁费等共计67.52万元,各方僵持十年未能解决。这类案件久拖不决,正是过去各部门信息不通、数据不共享导致的直接后果。转机出现在案件进入“云综治”平台之后。峨山县综治中心在24小时内便组建多部门参与的联合处置专班,通过平台线上流转与视频调度,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联动。经过5轮调解,这起沉积十年的纠纷在14天内成功化解,充分展现了智慧治理的效能。玉溪市通过全面使用“云综治”平台,打通了问题诉求流转渠道。“指尖下单、在线接单、云上化解”的工作模式,配合“一案一码”全程跟踪管理和直达村(社区)的视频调度系统,实现了纠纷调处“一屏全览”“实时点督”,让信息壁垒成为历史。
多元整合:“四调对接”机制终结部门推诿
“做河道挡墙期间受伤,没有得到相关赔偿,目前无法支付复查等费用。”在元江县综治中心,一名来自外地的民工情绪激动地反映。这类跨地域、多部门的纠纷,在过去常常因为部门职责不清、协调机制不完善而陷入“踢皮球”的困境。如今,元江县综治中心接访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当事人情绪,一边迅速向县水利局和县国投公司核实详情。在常驻的司法局、信访局工作人员现场调解下,施工方和民工当场达成了补偿协议,困扰民工的赔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玉溪市通过建立“四调对接”机制,有效破解了部门协同难题。“常驻+轮驻+随驻”的模式让各地综治中心能够统筹整合司法、行政及社会资源,实现“多中心合一”。其中,警调对接推动非警务分流,在派出所成立非警务事项纠纷调解组织;诉调对接邀请民调委、法律服务所等特邀调解组织进驻法院。今年以来,通过警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239件,诉调对接化解纠纷471件,有效破除了部门间的协作壁垒。
网格治理:“微细胞”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龙某某的情况要特别关注,立即启动预警机制!”新平县新甸村综治中心在日常排查中发现,村民龙某云与柏某伟因土地界限不清引发纠纷,村党总支第一时间上报乡综治中心研判。过去由于基层治理力量分散、预警机制不完善,类似风险隐患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置。如今,乡综治中心接到报告后,能迅速联合司法所、派出所、自然资源管理所等多部门赶赴现场,通过“面对面”调解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不仅如此,新化乡还通过“一案一补”激励制度,按风险等级给予补助,极大激发了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数据显示,该乡由网格员排查的矛盾风险占比达90.42%。玉溪市推行的“综治中心+网格化”一体运行机制,正在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成为现实。
通过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玉溪市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从过去的“独角戏”到如今的“大合唱”,玉溪市通过四级综治中心体系,成功构建了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下一步,玉溪市将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高效化建设,为平安玉溪建设注入新动能。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