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长安网
您当前位置: 社会市域治理
易门阿姑村:“马关经验”本土实践 “千万工程”催开彝乡幸福花
2025-11-25 10:23:20

乡村治理如何破题?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何而来?易门县浦贝彝族乡阿姑村交出了一份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匙、解锁治理与发展难题的精彩答卷。通过将马关经验的精髓与本地实际深度融合,阿姑村坚持党群同心,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新路,让“菌乡处处石榴红”的愿景照进现实。

微信图片_2025-11-25_084554_545

初冬的阿姑村,处处洋溢着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和谐氛围。村干部与村民围坐谈心,贴心叮嘱冬日防寒注意事项。这类关乎群众切身安全的信息,正是通过村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网格体系,第一时间传递到户。这套将117名党员精准嵌入9个网格、37个微网格的体系,确保了“党员在网格、服务在身边”,这是阿姑村践行“千万工程”、筑牢组织根基的坚实一步。

2

3

学习“千万工程”,核心是回应民生关切,建设宜居家园。阿姑村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扎实的乡村建设行动。如今,全覆盖的雨污分流管网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大幅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这一“里子”工程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村里创新的“积分制”管理,它将村民参与村务、公益等行为量化积分,有效激发了“我要干”的热情。在道路修缮、环境整治中,村民主动投工投劳超800人次,真正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4

5

村民曹莲英感触颇深:“这几年村里发展得很好!房子背后原来有个厕所,现在平整后停车方便多了。旁边的晒场也整修一新,晒东西特别方便。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了!”

治理的最终目标是造福于民。阿姑村将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产业兴旺。在柞树村民小组,由带头人引领的600亩软籽石榴和320亩野菊花产业蓬勃发展;全村54亩菜豌豆长势喜人,孕育着丰收希望。产业的兴旺与整洁的村容、文明的乡风相互促进,构成了乡村善治的良性循环。

66

“我们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结合‘马关经验’的有效做法,立足本村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干部示范、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成功探索出一条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各方合力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实现了从‘政府要我干’到‘群众我要干’、从‘政府大包大揽’到‘干群合力建管治’的深刻转变,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阿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润介绍。

从精细网格到人居环境提升,从“积分制”激活动力到产业落地生根,阿姑村的实践生动证明,“千万工程”经验是解锁乡村治理的“金钥匙”。用好这把钥匙,阿姑村成功实现了从“政府要我干”到“群众我要干”的深刻转变,阿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底色愈亮、成色更足,为易门县提供了可学可鉴的乡村治理新样本。

来源:易门县委政法委

编辑:王一婷
关闭
主办: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员会
运维: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滇ICP备1000470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186号